您好,欢迎访问深圳水利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新闻
文化赋能 激发乡村活力
2023-08-21 阅读

网文内容

  阅读提示

  从名不见经传,到全国“乡村振兴十大示范村镇”;从采煤的资源型村庄,到全国文明村镇,再到入选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是什么让一个小山村实现如此蝶变?走进长治市上党区振兴村,四周群山环抱、翠绿掩映,村内别墅林立、庭院雅致,古风乡韵相映成趣……这幅美丽的乡村画卷,向人们讲述着小村庄这些年以文化兴村为魂、以产业富民为基的乡村振兴故事。

  以文兴旅——

  乡村旅游搞起来

  正值暑假,上党区振兴村景区的游人比平时多了不少,尤其到了晚上更是摩肩接踵,异常热闹。

  34岁的村民靳彩霞在景区经营着一家烧烤店,“振兴不夜村”建成后,她第一时间报名入驻,生意红火的时候,一天能卖出一千多串。“做生意也得打文化牌,借着淄博的名气,她给这种最早的食物烹饪方法注入了不少文化元素,客人常常是慕名而来,满意而归。”

  振兴集团副总经理王星介绍,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振兴村以文化为核心,以旅游为路径,以特色为引领,促进文化内涵与经济产业相共生,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相映衬,三产发展与农业增收相融合,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振兴美丽休闲小镇,实现了村庄休闲旅游的新突破。

  早在2017年3月,振兴村举办了第六届中国振兴根祖文化旅游节,这是振兴村尝试突破发展的一大举措,利用华夏儿女传统的落叶归根和认祖归宗的精神诉求,发掘当地民俗文化和节庆文化资源,以节庆活动为依托,通过文化、旅游、农业相结合的方式,打造文化旅游品牌。文化旅游节串联了振兴村生产生活设施与自然人文景观,也通过民俗演绎与景区游玩项目勾连了传统与现代,由此掀开了振兴村文化兴旅的序幕。

  为深入挖掘根祖文化内涵,拓展根祖文化展示途径,丰富文化旅游节体验内容,振兴村还构建了“以红色文化为旗帜,以多元文化融合为特色,以百家姓文化、村志文化为延伸”的振兴文化体系。让游客在振兴村回忆革命先烈的奋斗史,找寻有关自己姓氏的传承与延续,了解乡村繁荣兴衰的印记。

  近年来,振兴村将传统文化、美丽夜景及民俗演绎有机结合,通过文旅融合、旅商互促等方式,不仅让游客感受到乡村浓郁的烟火气,还为本地村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平台和致富机会,实现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2022年各项产业上缴国家税费1.17亿元,村集体收入69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5.69万元。

  以文铸魂——

  村风民风好起来

  这几天,振兴村村民谈论最多的是孩子上大学的事,学子们在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同时,还可以去村里领一份助学金。村民秦振奎的女儿秦丽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南开大学,领到了村里助学金1万元,成了村里人学习的榜样。

  振兴村历来重视教育,依托村里的振兴集团,先后投资1.6亿元建成九年一贯制寄宿振兴学校、太行乡村振兴人才培训中心。在高水平实施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先后成立了长治职业技术学院振兴分院,长治市中小学生研学基地。从2008年振兴村整体搬迁15年来,已有135人考上大学。

  重视教育,更重视良好村风民风的培育。振兴村先后建起了以二十四孝故事为主题的孝廉公园和梅兰竹菊四大民俗文化长廊。走在振兴村,家家户户门前挂着家训,随处可感受到传统文化为游客打造出独特的乡村“文化磁场”。

  “红白事的很多具体事情都由理事会办,哪家办这两件事都一律平等,办事标准大家都一样。我们村每年九九重阳节都会举办十大孝星、好婆媳等评选活动。”振兴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张剑红说,村里成立了红白理事会,负责打理全村喜事和白事,遏制了相互攀比摆酒席的不良风气。

  尽管新村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村里的传统文化并没有被遗忘。早在新村建设之初,村里就定下“三不”原则:对原有生态植被不破坏、对原有山水景观不改变、对原有古建遗迹不拆迁,以保障农耕文明传承、传统民居保护和现代功能开发达到和谐统一。

  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振兴村新建了初心广场、初心园、党群学教室、村史展览室、家风家训馆、百家姓馆、中国村志收藏馆、振兴剧院、综治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村级活动场所,持续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成为全国文明村镇。

  以文兴村——

  小康生活走进来

  振兴村多元化的产业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让村民们提前过上了幸福生活。每当夜幕降临,村委委员牛静娇总是提前准备好音箱,带着村民们来到村中文化广场,唱起欢快的歌曲,跳起现代广场舞,成为不夜村里的一道风景线。牛静娇说:“现在日子好了,文化生活也不能落下,每天大家聚在一起跳跳舞,健身又健心。”

网站备案号:吉ICP备2022001342号   Copyright © 2023-2025 凯瑞水利资讯网 版权所有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 电话:4000-400-470 合作/意见信箱:hh7000@qq.com